Tuesday, May 29, 2007

近朱者赤

等待昌昌回來的心情, 比想像中平靜很多.

我真係越來越似大昌啦...

Thursday, May 24, 2007

"Young People"

當有個人係差不多放工時收到某女歌手既演唱會DVD之後無比興奮兼且當晚即刻睇完而且表現十分滿足, 你會唔會覺得佢好年輕?!


..........




... 但係, 我真係因為我呢個行為而覺得自己仲好後生!!!



... 唔係, 應該係話我跟本就係年輕人!!!



:P


P.S. 你唔係唔知個女歌手係邊個掛....

皮質醇

這兩個星期的工作真的很令人洩氣.. (原來上司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正當以為自己的情緒智商有所提高,沾沾自喜既時候..
對屋企人/男朋友發忟憎, 好明顯仍然係皮質醇作怪!

要提高自己既EQ, 從現在情況來看我還是要加一把勁!! >.<

Monday, May 21, 2007

......

咁大個女第一次喝醉, 那些想吐的感覺並不好受...

如果係唔開心而喝醉, 應該更加難受...

下次都係唔好飲咁多啦~~ :P

Tuesday, May 15, 2007

陳綺貞@PolyU

久違了的綺貞老師, 今晚終於來香港了!!



















除了結他及她的甜美歌聲外, 最驚喜的就是手風琴~~超棒!
希望她多點來港開演唱會啦! =)



P.S. 我隔壁的男生好攪笑, 當大家睇到情緒高漲,企晒起身手舞足蹈既時候... 佢堅持緊繞雙手係胸前, 全場都唔拍手,非常好笑!!

Sunday, May 13, 2007

中大情色版事件

有趣的評論...

轉自明報副刊2007年5月13日
-----------------------------------------
周日話題﹕如果情色版事件在港大發生

【明報專訊】又來了,又是發生在中文大學的故事,上一次是桑拿浴,今次是玩「情色Vs風月」的文化通識。
三十七年歷史的《中大學生報》,因為出了個「情色版」,在最近一期,有幾條令人不舒服的問題,闖了禍。
本來,學生刊從來都是「未夠成熟」,「青澀生硬」,「眼高手低」,「閘前脫腳」,「少不更事」,「稜角摻雜」,「意氣用事」,眼界立場手法品味飄忽游離,徘徊迷途於少年與成人的世界之間,在狹縫中鬥爭,在矛盾中成長,等待少年世界的認同,成人世界的認可。
然而,在殘酷的現實中,往往事與願違,如果不是給冷淡對待,便是給狠狠痛罵。今次輿論對《中大學生報》的「圍毆」,儼如成年人與青少年的道德戰爭。
《明報》編輯來問:如果中文大學的「情色版事件」,發生在香港大學會怎樣?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

如果你是港大校長
如果發生在香港大學,記者會去找校長徐立之教授,他也可能會走出來表態,說:「我不會回答假設性問題。」實際上,這亦無可厚非,事件的確不是在港大發生,這只是假設。
記者下一步理應會去找學生事務長周偉立博士。周博士一向形象開明,他可能會說:「我會留意學生出版刊物的內容,但只要不違法,大學沒有理由干預。對幾個本來是同學開點玩笑的題目,我們毋須過分緊張。」
答案雖然是公關口,但卻得體,也維護了現代大學應有的開明與寬容形象。
記者下一步,大抵還會找教務長、學生會會長、校內校外的著名畢業生……但人們最想問的應是:「情色事件」如果在港大發生,哪份刊物是它最可能的載體?
我嘗試不循何謂「情色」,何謂「淫賤」,何謂「大學生應有品味」的角度,去討論事件中誰對誰錯的濫調,而嘗試從學生刊物的生存空間,去觀看與插嘴。
大家很自然想到——《學苑》,斷估不會是校方多得叫人眼花撩亂的官方刊物。雖然沉寂多時,這卻是《學苑》的宿命角色。

學生刊物自治傳統
《學苑》比起《中大學生報》歷史更悠久,它的「校園/市場定位」是「香港大學學生會的刊物」,這是其優勢,也是它的包袱。它一直奉行編輯自主政策,沒有老師捉手仔,或最後拍板。跟對家的《中大學生報》一樣,經費主要來自學生會,但學生會的經費主要來自學生,所以它們不是單純的免費報紙,因為在繳交會費時,學生已付了費用,所以它們並非真正免費刊物。
《學苑》於一九五二年創刊,原名《Undergrad》。
五十年前的港大跟今天迥異,是全英語的世界,除了晚上在宿舍的圍爐夜話時講華語外,基本上是英語的世界,沒有人想到港大學生會「官方刊物」的語言不用英語,但到了一九五九年,它還是改為中文刊物,但接受同學英文投稿。出版語文的選擇,曾引起當年學生的激烈討論。自一九六八年起,編委會獨立於學生會之外;又於一九七三年經學生全民選出,當時中國大陸正值文化大革命,而香港則仍在一九六七年左派暴動的餘波中顫抖。
在校園內體現一人一票式民主,於當時,甚至現在的香港,仍是相當前衛的做法。因此,我同意中大學生不如搞一次公投——儘管暑假快到,但可讓《中大學生報》完成今次的歷史使命。
在所謂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火紅年代」,《中大學生報》和《學苑》放棄原來擁護建制的傳統,加入新左派(或新毛派)的出版潮流,蛻變為年輕人反叛的出版物,在較長時間中,它們是社會派學生的陣地,跟佔據學生會的國粹派學生對幹。
在薄扶林出版的《學苑》,與落戶在遙遠馬料水的《中大學生報》,皆人材輩出,曾是香港學生運動兩面鮮明的旗幟。
到了七十年末期,經歷了多年高度政治化,愈來愈多學生對學生刊物的內容取向看法分歧──其實是不滿,在一九七九年吳俊雄當總編輯的一年,常有學生把新出版的刊物擲回編輯部辦公室,以示對艱深的政治文章的抗議。

「壞品味」由來已久
在當時學生刊物亦試圖用「壞品味」與Clich 來表達對殖民地與資本主義的不滿,例如一九八○年的《學苑》,有一期把當時港督麥理浩的頭部,剪拼到筋肉墳起的大隻女人身上。
本來無心插柳的插圖,卻引起黃麗松校長注意,召見總編輯呂大樂(現職中大社會系教授),在沏泡頂級龍井香茶之餘,黃麗松提醒呂大樂,麥理浩是大學校監,理應尊重,不宜拿之開玩笑。呂大樂今天難忘黃麗松當年的龍井茶齒頰留香,也對黃的循循善誘歷歷在目。
呂大樂領導的編輯部,正式把在一九七九年轉為月刊的《學苑》帶上雜誌化的路向,這個路向一直沿用自今。雜誌化可令刊物提高趣味,但也增加了編寫內容的難度,容易流於眼高手低與任性出位。
然而,在五十年的《學苑》歷史,超過大半時候是平淡而欠缺戲劇性,在《學苑》官方網站「學苑大事年表」中,整個八十與九十年代的記錄中,只有一九八二年的「血書事件」與一九九○年的「中東戰爭封面事件」,跟是漫長的低潮歲月,對需要依靠與製造話題的後現代傳播世界,這是致命的缺點。
接下來,便是二○○一年的「我表你(宣傳口號)事件」。這可能是歷史上《學苑》有份構思這句引起粗口疑惑的「我表你」口號的同學,後來被特區政府聘任為政務主任,之後《學苑》不斷重複「缺莊」(沒有同學肯參加編委會)、「脫期」與「摺埋」(停刊)的命運。
從那句富爭議——「幾搞」的口號,也看出《學苑》與《中大學生報》有同學認為是「歷史文物」的「老牌學生刊物」,如何在後現代的世界中掙扎求存。
其實,豈止《學苑》與《中大學生報》如是,港大其他相對受歡迎的學生辦刊物,像同是免費派發的《校園雙週》,也於二○○四年停刊。

Soft-Porn
在世紀之交的前幾年,校園與傳媒流行一種笑話,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是《一本便利》或《便利》之類的商業印刷媒體,以《便利》為品味軸心與標準,去評價其他刊物的可讀性與品味素質。
當然,這種說法可能只是傳媒為促銷宣傳散布的錯覺,又或不過是部分傳媒人的自我膨脹,以訛傳訛,習非成是。
我為了釋疑,曾問過一些「同學仔」是否屬實,得到的答案是:「不會自己購買,但不抗拒閱讀。就算要閱讀的話,也只會在宿舍,上課時給同學看到你的背包中有這些Soft-Porn(軟性色情刊物)式本地刊物,會『死』。」
坦白講,《便利》這一類本地Soft-Porn今天亦已Out。大學生究竟對什麼才會感興趣?
學生刊物生存空間窄
這是散亂——多元化無焦點的時代,以港大學生為例,校園生活太忙碌,上課、功課、考試、導修、上網、拍拖、兼職、Mentorship(師友計劃)、舍堂活動、Exchange Programme(海外交換生計劃)……對這類已淪為「垃圾物品」的學生刊物興趣愈來愈低。或者,他們根本沒有時間。
面對這種後現代的世界,連大型商業媒體也要艱苦經營,何是這些小型學生刊物——雖然它們沒有經費壓力,但缺乏讀者,刊物淪為自說自話,始終令舉辦者「冇癮」。
另一方面,由於經費與管理權皆學生自治,大學官方要「控制」這些經常在出位內容上擦邊的學生刊物,並不容易。就算是學生會,也對「意見不同」的伙伴,除非事事訴諸公投(學生全民投票),否則亦無能為力。
唯一對付方法,似乎是要負責的學生「上身」,要他們負刑責之餘,更要面對被趕出校的風險。
對學生而言,這未免有陰濕之嫌。到了今天,曾當學生會幹事或《學苑》編輯的「履歷」,無助於他們畢業搵工升學,當這些刊物編輯還要承擔這些風險,還有哪些同學會有興趣?面對這種環境局面,並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也欠缺經驗的學生,如何重建學生刊物的傳統與支撐其愈來愈狹窄的生存空間。

大學維持校譽的動力
有人問:為何今次「情色版事件」會在中大發生?最直接答案,因為《中大學生報》是在各大院校中,碩果僅存稍具規模的學生刊物。
事件也令人聯想起幾年前的「新亞桑拿事件」與各大院校的「淫賤迎新」,對保守的大學校方一直有潛在的威脅(擔心有損校譽),人們都愛在大學生道德雞蛋中挑骨頭。大學生道德淪亡的新聞能讓早已妖媚墮落的大眾文化,有五十步笑百步的心理補償,「淫賤迎新」則滿足大眾的偷窺慾望。
有人戲謔:香港大學是「殖民地大學」,中文大學是「封建大學」,科技大學是「美帝國主義大學」,諸如此類。要「維護校譽」,不如說是要延續大學「品牌效應」,是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大學市場中生存的關鍵。有適當品牌,大學才能吸引到最多捐款,取錄成績最好的學生,這正是大學要努力維持某種校譽的動力所在。

校譽的政治正確性
當然,你會質問:究竟所謂校譽,是為了提高捐款者的捐款興趣而營造,還是為了學生的利益作考慮?兩者是銀圓的兩面,還是當水遇上油的關係?
我們可以這樣說:當一個人或一個團體自信不足之時,也是最計較形象的時刻;當一所大學最緊張其校譽的時候,也是管理層心理最為脆弱的日子。
近年本地大學面對的危機管理,說來說去,玩來玩去,都是在政治正確性的層次上糾纏,不願讓一粒老鼠屎弄髒一窩粥。所謂政治正確性,其實不外乎是指循規蹈矩的角色扮演,模稜兩可、左右逢源的形象。誰嘗試出位,便要被槍打出頭鳥。
在幾年前的港大「鍾庭耀事件」後,各大學的管理層都凡事先求自保,事事如履薄冰,在找尋捐款上進取,但在校風管理上保守。
不管是大如「教院風波」(其實是由抗拒政府行政干預變成人事糾紛),還是小至「情色版事件」,都是在這種大學文化的背景下發生。對當權者的提示:小心駱駝背給最後一根稻草弄塌,毋須為幾個大學生的情色戲言,而撕破建制的道德假面。

文﹕趙來發
編輯:梁詠璋

Saturday, May 12, 2007

>.<

我的心情仍會因一些已經與我無關係的人及事而大上大落.

真的要好好管理自己的情緒...

Friday, May 11, 2007

Confirmed

Confirmed.
Gotta stay in Australia until end of this year...
......

But seems there is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 to gain in the coming project~
TC, hope you will enjoy the next task in Australia! :)

Sunday, May 06, 2007

共諧連理?!

原來康文署有時都幾有taste架!

要共諧連理不妨參考參考:
http://www.lcsd.gov.hk/wedding/b5/index.php



P.S.唔好問我係咪好事近,只不過係無意中發現.... ~.~

Drama! Drama!

雖然冇人陪,我都係膽粗粗買了飛一個人去睇加場:
http://www.wtheatre.org.hk/onceinalifetime/index.html

仲有話劇團,今年有黃磊,蘇玉華同埋謝君豪,真係不得了....
http://www.hkrep.com/tc_chi/season/2007-season2-1.html
http://www.hkrep.com/tc_chi/season/2007-season3-1.html

Wednesday, May 02, 2007

Why?

Why can I only remember all the tiny bits of memories with you...
while you will just remember all the stuff in your work?

Sometime I'd like to be you, without any emotions at all.
But in that case I'm not the wylie you used to know

Why there's so much to think about?
All I want is just a peaceful sleep... without you.